侵犯著作权罪
一、什么是侵犯著作权罪?
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,未经著作权人许可,复制、发行、传播他人受法律保护的原创作品(如文字、音乐、影视、软件等),或者实施其他严重侵害著作权的行为,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时构成犯罪。例如,盗版书籍、非法传播电影、未经授权销售他人美术作品等均可能触犯此罪。
二、构成犯罪的四大条件
主观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
- 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他人著作权,并以此牟利。例如,明知是盗版书仍大量销售赚取差价。
- 非营利目的(如个人学习使用)不构成犯罪。
客观实施侵权行为
具体行为包括:- 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他人文字、音乐、软件等作品;
- 盗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;
- 制作或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;
- 通过网络传播侵权内容(如上传盗版电影)。
达到法定严重程度
-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:3万元以上;
- 非法经营数额较大:5万元以上;
- 复制品数量达标:如文字作品超1000份或5000份(分别对应情节严重和特别严重)。
侵害的客体
包括国家对著作权的管理制度以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、财产权。
三、法律后果与量刑标准
根据《刑法》第217条和司法解释,量刑分为两档:
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:
- 违法所得3万以上,或非法经营5万以上,或复制品1000份以上。
- 案例:某男子因销售盗版《城南旧事》等图书16万余册,被判有期徒刑四年。
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:
- 违法所得15万以上,或非法经营25万以上,或复制品5000份以上。
- 案例:某团伙因非法印刷盗版书籍,数量达2500册以上,被认定为“情节特别严重”。
四、与其他罪名的区别
销售侵权复制品罪
- 仅销售他人制作的侵权产品(如转卖盗版光碟),需违法所得数额巨大(如司法解释明确具体金额或数量标准)。
- 案例:林某凤等人因复制发行侵权作品定侵犯著作权罪,刘某等人因单纯销售定销售侵权复制品罪。
侵犯商业秘密罪
- 涉及非法获取、披露他人商业秘密(如技术资料),与著作权保护对象不同[^案例8]。
五、普通人如何避免侵权?
- 合法获取授权:使用他人作品前确认是否需授权,例如音乐、图片的商业用途。
- 注意使用范围:个人学习、研究等非营利用途一般不违法,但不得传播或牟利。
- 警惕“免费资源”:网络上的免费影视、软件可能是盗版,下载需谨慎。
- 保留授权证据:若使用他人作品,留存合同或授权文件以备查验。
六、法律变化与最新趋势
- 扩大入罪范围:
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将“其他严重情节”纳入定罪标准,例如销售金额、货值金额、复制件数量等。 - 网络侵权打击加强:
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盗版内容(如网盘分享、直播)明确列为犯罪行为。
总结:侵犯著作权罪的核心是“营利+侵权+情节严重”。普通人需增强版权意识,避免因无知或侥幸心理触犯法律。遇到复杂情况(如商业使用网络素材),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。
WARNING
-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,仅作知识分享与交流使用,不代表本平台 / 作者观点。若涉及作品版权或内容侵权,请联系删除,本平台 / 作者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文中引用的网络资料已尽力核实来源,但无法保证其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。读者如需使用相关信息,建议自行进一步查证,本平台 / 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。